流量和现实,这两股力量在餐饮这条赛道上碰撞得火花四溅,谁都以为自己能笑到结果却频频翻车,现场气氛紧张到极点,甚至让人忍不住想问一句:到底谁才是赢家。
2025年1月的石家庄湾里庙步行街,网红“粥饼伦”带着自己的百万粉丝光环,兴奋地为“粥饼伦鸡蛋灌饼”新店站台,现场人头攒动,气氛热烈,让人真以为这场餐饮创业一定能一飞冲天。
事实并没有给他们太多时间,7月27日,当游客再次来到门店打卡时,迎接他们的只是一扇紧闭的卷帘门,门口冷清,和半年前开业时的热闹场面形成鲜明对比,留下一地唏嘘。
身边的店铺员工透露,门店已关停数日,这种落差感让人猛地清醒,原来网红创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,光有流量还不够,现实会狠狠给你上一课。
大众点评上还能找到“粥饼伦鸡蛋灌饼”在天津、保定的门店信息,但石家庄的关门,已经足够让外界议论纷纷,大家都在问:为什么百万粉丝都救不活一家小小的餐饮店。
往年网红跨界餐饮的热潮,真不是新鲜事,到了2025年,各路大V、流量博主都在试水开餐厅,拼的是谁流量大、谁敢砸钱、谁能把线上热度转化成线下流水,全网一片躁动。
有意思的是,这股创业风潮中,头部网红无一例外都选择了高调开业——选址商圈、装修豪华、开业仪式热闹非凡,仿佛只要粉丝够多,什么都能水到渠成。
可半年之后,现实狠狠打了脸,石家庄的灌饼店关门,李凉凉的“重庆小面”三家门店也宣告全线倒闭,亏损高达三百万,GOODNIGHT BENJAMIN的歇业帖也在3月刷爆了社交平台。
其实这样结局早有苗头,2025年上半年,网红创业餐饮闭店的消息一波接一波,马壮实的Wmix烘焙店、炒粉姐的“唐应炒粉姐”等等,没撑过几个月就悄然退场,连声再见都来不及说。
在这场高调与现实的博弈中,最大的问题其实早就埋下了伏笔,大家都在追求排场,门店成本一点不手软,选址、装修、宣传,每一笔都花得比本地小商家多好几倍。
以粥饼伦石家庄店为例,80平方米的门面,月租金就高达2万元,房租和人力成本的压力像巨石一样压在账本上,开业半年连房租都没挣回来,创业梦直接碎了一地。
再看看李凉凉的“重庆小面”,三家店都开在核心商圈,面积还不小,房租自然比重庆本地小面馆高出不少,装修投入更是夸张,据其公开视频透露,三家店总装修花了两百多万。
这场大手笔的投入背后,隐藏着一种“流量适配”的思维,大家都觉得自己有粉丝、有影响力,就应该配得上高端的场地和环境,结果就是前期投资越来越高,后续经营压力也随之放大。
可惜流量并不是万能钥匙,线上的热度能带来短暂的关注,但线下餐饮要的是复购和持续消费,粉丝打卡的热情很快冷却,回头客寥寥,门店很快陷入收支失衡的困境。
更要命的是,很多网红创业者对餐饮行业的理解其实很浅,做内容和做餐饮完全是两码事,线上靠话题和人设吸粉,线下却要靠产品和服务留人,这种认知差距,成了创业的最大短板。
马壮实在Wmix闭店后公开承认,自己仓促开店,没有把烘焙线下店的模型打磨好,运营管理也存在严重问题,这种坦白其实很有代表性,很多网红创业者都犯了类似的错误。
炒粉姐的故事也很典型,本来靠街头炒粉起家,结果开店后定位偏离市井,门店走茶餐厅路线,价格一下从8元涨到28元,制作也交给员工,互动感没了,IP和门店彻底脱节。
吴夏帆的GOODNIGHT BENJAMIN则是另一种极端,太过注重场景营造和高端食材,环境精致、氛围高级,但产品口味却被消费者评价为“一般”,高客单价没带来更高的复购率,店铺运营很快陷入困境。
这些案例背后,暴露的是网红创业者普遍缺乏对餐饮行业的敬畏和专业度,大家都想靠一波流量赚快钱,却没有花时间去打磨产品、优化运营、建立品牌的长线竞争力。
餐饮行业本质上是一场马拉松,不是百米冲刺,短期流量再高也无法取代产品力与管理能力的缺失,线下门店的种种琐碎与辛苦,远比线上内容创作要复杂得多。
不少网红创业者在开业初期投入全部资源吸引关注,但一旦热度过去,无法持续吸引新客户,员工管理、成本控制、供应链、食品安全等问题就会逐渐暴露,最终导致关门大吉。
流量的红利期终究会过去,餐饮创业的成败,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基本功,谁能在产品、服务、运营上持续打磨,谁才能笑到这是真理,也是血淋淋的现实。
回头来看,2025年的这一轮网红餐饮倒闭潮,其实是一次现实的提醒——流量不是万能药,创业没有捷径,任何领域想要做出成绩,都得脚踏实地、稳扎稳打。
短视频平台的确能帮助门店快速吸引眼球,带来第一波客流,但网络热点转瞬即逝,流量消退后,真正能留下来的,只有那些产品硬、服务稳、管理扎实的餐厅。
这一点,其实很多老牌餐饮人早就明白,网红创业者却在一次次试错中才慢慢体会到,粉丝经济和线下消费之间,始终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。
看似强大的流量优势,到了餐饮行业却变得无力,粉丝的支持只能带来短暂的繁荣,难以支撑起长期的门店运营,现实残酷得让人不敢轻言乐观。
2025年,餐饮行业的风口依然在变,网红创业者的故事远未结束,未来还会有更多人涌入,也会有更多人离场,这场流量与现实的较量,还会继续上演。
到底谁能最终跑赢大势,靠流量翻身,还是靠基本功取胜,没人能给出定论,只能说接下来的每一步,都需要创业者更冷静、更清醒地思考和选择。
兴盛网-在线股票炒股配资门户-炒股配资咨询-股票配资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